
On November 8, 2023, the third China (Guizhou) Gastrodia elata Festival and the second Bijie Gastrodia elata exposition were held in Dafang County. The guests visited the exhibition to learn about Gastrodia elata products. Photographed by Chen Xi (issued by Guizhou Picture Library)
切块、漂烫、烘干……近日,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个个黄澄澄的南瓜被现代化设备“吃进肚中”,变成一条条出口韩国的南瓜干。
“车间每天都要加工鲜品南瓜120吨左右。”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爱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由于出口订单多,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预计要一直生产到春节去。”
从鲜食南瓜到深加工,通过深加工,小南瓜“链”上精深加工后,做成了跨国大买卖,填补了多年来贵州省南瓜产业精深加工和出口空白,还带动当地2万多户、8万农民持续增收。
农产品精深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市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毕节市把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引擎,全力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增值大文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毕节地处乌蒙山腹地,西邻云南,北接四川,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良好的生态孕育了琳琅满目的“山珍”,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走进赫章野马川工业园区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标准化生产线、冷库等设施一应俱全。来自大山深处的优质核桃,经过破壳取仁、研磨萃取、净化杀菌等多道严谨的工序和严密精准的检测后,变成口感绵纯、唇齿留香的核桃乳。
“我们目前有核桃油、核桃糖、核桃粉等系列产品,口感上佳,加上可乐猪的系列研发产品,今年预计产值达6000万元。”公司负责人孟超介绍。
目前,赫章县有生产核桃乳、核桃糖、核桃工艺品、核桃油等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近60家,年产值达5亿元。
开发“土特产”多种功能、深挖农业多元价值,毕节市用深加工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农产品的市场大门,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在威宁自治县,经过多道工序,一个个苹果被加工成果汁饮料、果干和果酱等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威宁自治县经济发展;在纳雍,一只只“滚山鸡”按照消费者需求,变成了广式辣鸡、鸡肉松、卤鸡、竹荪鸡汤等10余款产品,身价翻了10倍;在七星关区,藏在深闺的维C之王-刺梨“牵手”广药集团王老吉药业后,推出了刺梨饮料、润喉糖、气泡酒、果醋等产品,成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从多年前的“提篮小卖”、卖“农字号”“原字号”产品,到近年来全链条、新业态加快发展,毕节乡村特色产业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农业产业融合升级让乌蒙大地唱响了四季增收歌。
如果说农产品深加工业是“全民厨房”,那么企业就是掌勺的“大厨”。近年来,在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由“初”转“精”的过程中,毕节市注重培育龙头企业,以此引领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集群发展。
烘干、选茧、煮茧、缫丝……在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们站在机器前,或操作机器,或挑选蚕茧,动作娴熟。
“我们公司除了拥有生产丝线的车间,还拥有成衣厂和蚕丝被加工厂房,生产蚕丝被以及蚕丝加工成的床上用品、服装等产品。”公司总经理邓瑞式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公司正在纳雍积极打造蚕桑产业的全产业链条,已经开发出蚕丝、蚕丝被、服装、桑叶茶等产品。
如今,在纳雍,以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的蚕桑产业从桑树的种植、蚕的养殖到蚕丝加工、成品销售和品牌打造的产业链正在完善,不仅带动纳雍县蚕桑产业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六盘水、安顺、织金等周边地区的养蚕户共同发展。
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毕节农业加工企业扩建厂房、增加生产线,上规模、闯市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马当先闯出市场,农特产品市场开拓的步伐走得越发坚定。
今年以来,毕节市新建投产项目6个,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同时,毕节市不断强化政策落实,加强指导服务,采取财政资金奖补、信贷直通车支持等措施,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已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69家。
为了乌蒙深处的农特产品能够运出去,毕节大力实施仓储物流冷链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建成农产品产地冷库138个,建成市场冷库277个,配备冷藏运输车辆341台,推动形成“1+9+N”冷链体系布局。
产业链条向哪里延伸,精深加工如何破题,科技是关键变量。做好“头部”农产品的特色化增值空间和“尾部”精深加工的增值文章,需向科技借力。
秋冬时节,乌蒙山下,在毕节市大方经开区的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的精深加工新厂区内,机器高效运转,天麻酒、天麻胶囊、天麻咀嚼片等各条无菌化、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
“我们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为引领,与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贵州大学、省农科院、毕节中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天麻育种、种植、产品开发等研究,在仿野生育种与种植、精深加工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说。
科研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对天麻精耕细作,如今,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从优”“从精”开拓天麻加工业新局面,建成2个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厂房,配备自动化生产线2条,配备质检中心、仓储与物流基础配套,带动推广仿野生天麻种植13000多亩,合作农户1600多户。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天麻胶囊享誉全国,年产能1.5亿粒,天麻酒、天麻粉、天麻片、天麻脆片等天麻礼品系列产品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毕节坚持科技赋能、深挖农产品市场价值,让延链补链强链效果凸显,企业竞争力也得以增强,还带动农民共富、品牌效应凸显、市场前景广阔等一系列良性连锁反应。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一家家加工企业产销两旺,一个个乌蒙山珍变成一款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潮品。
产业“链”得牢,日子过得美。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毕节市一批批特色农产品在延链拓链强链的助力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强了产业,富了百姓。